新華社杭州7月28日電 題:記者手記:一張“網”里的改造溫度

新華社記者高蕾、張璇

在浙江生涯的市平易近說起改造的獲得感,常少不了談一張“網”——

它高效便捷:怙恃為重生兒辦理誕生證明、戶口本等相關證件以前需求跑5次窗口、耗時10余天,現在安坐家中,動動手指、刷刷臉就能實現“誕生一件事”多證聯辦。

它貼心周密:畢業論文里缺乏數據、家里的沼蝦養殖忽然出了問題,只需網上“搖人”,就能獲得回應。

它還能給你超預期的驚喜:到銀行網點辦理貸款業務,沒包養網心得想到還能順便查詢和打印社保參保證明;即便遠在山區或海島,也有任務人員主動上門辦理醫療價格報銷等事項……

這張“網”,就是“浙里辦”。從2014年6月上線以來,“浙里辦”已匯聚3638項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、2000余項便平易近惠企服務,集駕駛證、醫保卡等300余類電子證照,實名注冊用戶達1.23億。

在許多浙江人心中,“浙里辦”已經成為浙江具有極高辨識度、影響力的政務服務改造標志性結果之一。

這張“網”的背后,是一股刀刃向內的“狠勁”。

“浙里辦”的前身是浙江政務服務網。打開政務服務網,最奪目的是行政權力清單、部門責任清單、企業投資負面清單、財政專項資金治理清單“四張清單”。任何人只需登錄網站,都可以疾速準確檢查分歧部門的權責劃分、實施依據等詳細情況,讓公權力真正實現在陽光下運行。

在公眾監督下,不是需要的流程簡化,分歧理的治理方法整改,通過清權、減權、制權、曬權,當局機構內部優化整合不斷推進,徹底杜絕證明“你媽是你媽”等奇葩流程,為“浙里辦”服務提速增效奠基扎實基礎。

今朝,以“一網通辦”為抓手的改造,已經推動20萬項政務事項標準化為3638項,此中85%的事項實現“一網通辦”。

這張“網”的背后,是一種敢為人先的“闖勁”。

辦事多頭跑、反復跑、辦事難、辦事慢……要解決這些難點痛點,就要實現數據共享。但數據分別把握在分歧部門手中,且填報格局、統計口徑等各有分歧,數據整合途徑上難關重重。

為了打破信息孤島,浙江出臺國內首個省級公共數據和電子政務治理辦法。辦法明確,公共治理和服務機構可以通過共享方法獲得公共數據的,不得違反規定通過其他方法重復采集;各級行政機關應用電子印章系統,向國民包養、法人和其他組織發放電子證照的,電子證照與紙質證照具有劃一法令效率,以軌制護航改造。

與此同時,浙江還建成統一的公共數據平臺,以統一技術標準下降部門間數據共享復雜度。

依托軌制規范和公共數據平臺,浙江實現跨層級、跨地區、跨系統、跨部門、跨業務的數據共享,從而達到“資料精簡了、流程優化了、時間縮短了”的目標。

曾經,群眾辦理省內戶口遷移需求在遷進地、遷出地之間往復3次。現在,只需跑1次戶口遷進地派出所窗口就能辦成。僅這一項事項,每年至多惠及全省15萬辦事群眾。

這張“網”的背后,還是真情為平易近的“熱乎勁”。

“浙里辦”上線10年仍然能改包養革不斷、升級不斷,是因為浙江鼓勵基層辦事部門充足對標群眾辦事親身經歷,積極申報優化建議,推動省級部門業務流程再優化、表單資料再精簡包養、數據共享再晉陞、審批效能再提擋。

以“高校畢業生社保補貼申領(單位吸納)”為例,為便利吸納高校畢業生的企業辦理社保補貼申領,浙江省人力包養網社保廳采納杭州市富陽區、臺州市黃巖區等地的優化建議,不斷晉陞辦事親身經歷。優化前,企業需求填報字段22個,提交資料5份,優化后填報字段縮減為5個,無需提交資料。

恰是堅持從群眾企業親身經歷感出發謀劃改造發力點,才使得“浙里辦”的各項改造都能改到年夜伙兒心田上。

“人在上海,通過‘浙里辦’申請調檔,沒想到第二周就收到了檔案”“我本身都記不清的高考績績,居然能通過‘浙里辦’找回來了”……打開社交媒體,能看到各地網友分送朋友的本身與“浙里辦”的熱心故事。

為了國民而改造,改造才有興趣義。改造要讓國民有“體感”,要建軌制更要體現溫度。打開“浙里辦”,能看到的不僅是數字化賦能,更是改造初心。

By admin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