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濟大省是國家經濟發展的“頂梁柱”,要為穩定全國經濟作出更大貢獻。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會議指出,要繼續發揮好經濟大交流省挑大梁作用。
今年以來,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,各地各部門堅定發展信心,積極主動應對問題和挑戰,增強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態勢。上半年,廣東、江蘇、山東、浙江、河南、四川等經濟大省“火車頭”作用明顯。
記者調研發現,各經濟大省以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,以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激發市場活力,既有“量”的支撐,也有“質”的示范,為我國經濟回升向好提供有效助力。
經濟發展“火車頭”帶動作用明顯
當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增多,國內有效需求不足,新舊動能轉換存在陣痛。
習近平總書記強調,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遇到一些困難和問題,是發展中、轉型中的問題,經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克服的。
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環境,經濟大省迎難而上,實干擔當,展現出中國經濟的韌性與活力,經濟發展的“火車頭”帶動力強勁。
根據上半年統計數據,廣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5242.5億元,占同期全國經濟總量超過10%;江蘇位居第二,地區生產總值達到63326.3億元;山東、浙江上半年分別為46677億元、40920億元,均超過4萬億元;河南、四川分別為31231.44億元、29463.3億元。從增速看,上半年江蘇、山東、浙江分別為5.8%、5.8%和5.6%,實現較快增長。
在地區經濟發展中,各經濟大省呈現出“你追我趕”的積極態勢。廣東在2023年成為我國首個經濟總量突破13萬億元的省份,今年上半年經濟規模繼續居全國第一位。“蘇大強”緊追“粵老大”,上半年江蘇經濟總量與廣東的差距由去年同期的2444.5億元縮窄至1916.2億元。浙江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首次突破4萬億元,經瑜伽場地濟總量站上新臺階。
8月8日,廣東惠州新材料產業園年產98萬噸綠色化工新材料項目動工。這個總投資25.6億元、達產產值約88億元的項目,預計在2025年底建成投產。惠州市副市長黎炳盛說,該產業園已落戶產業項目26個,總投資約376億元,到今年底將有6個項目投產。
擴大投資展現了經營主體的信心和活力,而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地方增強活力的重要法寶。
今年上半年,廣東全省登記在冊企業突破800萬戶,企業數量居全國第一。“減時間、減流程、減材料,建設施工‘五證聯發’‘拿地即開工’、降低綜合成本優化要素供給……”廣州市發展改革委主任李海洲說,廣州正瞄準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標桿城市,著力強化制度供給優化服務供給,持續推進營商環境改革。
浙江實施營商環境優化提升“一號改革工程”,激發擴大民間投資和市場需求。據浙江省統計局介紹,上半年新設企業和個體戶83萬戶,累計在冊經營主體數量達1065萬戶,其中民營經濟主體占比超九成。
人才是第一資源,有活力的經濟少不了有活力的人才隊伍。自2022年6月成為全國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以來,成都出臺“人才安居新政”,面向新市民、青年人群體供應保障性租賃住房,籌集房源超20.1萬套,青年人才驛站累計接待超10萬人次。
“成都是座朝氣蓬勃的城市,我們在這里收獲了事業和成長。”今年33歲、在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從事科研工作的于智同說,研究院的科研團隊有300多人,基本是年輕人。
“火車跑得快,全靠車頭帶。”廣東省社會科學院院長王廷惠說,經濟大省挑大梁,是信任和肯定,更是責任和擔當。在當前經濟爬坡過坎、回升向好的關鍵時期,經濟大省更要發揮關鍵作用、支柱作用。
制造業高增長展現更強實力
習近平總書記強調,立足實體經濟這個根基,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,積極推進新型工業化,改造提升傳統產業,培育壯大新興產業,超前布局建設未來產業,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。
上半年,廣東、江蘇、浙江等經濟大省工業增長普遍高于第一、第三產業,以制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實力更強,成為全國經濟發展的“壓艙石”。
作為制造業大省,上半年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1.96萬億元,同比增長6.0%,其中計算機、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17.6%。浙江上半年工業增加值1.47萬億元,同比增長7.1%;而江蘇和山東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都超過8%,實現了高增速。
以智能化和數字化改造推動制造業深度轉型,是培育新質生產力、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。在廣東、四川、浙江等工業大省,從傳統行業到新興產業,眾多企業紛紛投入“真金白銀”,推動“智改數轉”步入“快車道”。
廣東出臺人工智1對1教學能賦能千行百業措施,強化人工智能在電子信息、汽車、裝備等行業的融合應用與場景探索。廣東省工信廳副廳長吳紅說,上半年廣東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增長37.6%、產量占全國一半以上,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130萬輛,廣州、深圳入選國家智能網聯汽車“車路云一體化”應用試點城市,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同時受益,軟件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2.7%。
浙江工業轉型升級持續推進,上半年工業新產品增長較快。浙江省統計局見證工業統計處處長徐璐介紹,今年上半年,浙江規模以上工業中裝備、高新技術、戰略性新興、數字經濟等產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0.6%、8.7%、7.3%、7.2%。
四川圍繞降本、增效、提質、擴綠深入實施制造業“智改數小班教學轉”行動。“企業有需求,服務商有方案,政府就要摸清需求、建好平臺、完善政策,讓企業和服務商實現有效對接。”四川省綿陽市副市長鄧輝說,政府引進20家數字化服務商提供“小快輕準”數字化解決方案,同時推動本土龍頭企業成立服務商聯盟,為市內外近3000家供應鏈企業提供個性化服務。
廣東亞太創新經濟研究院理事長李志堅表示:“工業是經濟發展的‘定盤星’。經濟大省要在產業升級的轉型關鍵期和發展窗口期,深入實施新舊動能轉換工程,促進傳統制造向現代智造的全球高端價值鏈條邁進,攻堅克難,勇挑大梁。”
創新培育更強高質量發展驅動力
習近平總書記強調,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,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。
今年上半年,深圳在手機、自動數據處理設備(電腦)、家用電器等“老三樣”穩定增長的同時,新能源汽車、鋰電池、光伏產品等“新三樣”也異軍突起,進出口總額達2.2萬億元,同比增長31.7%,重回全國“外貿第一城”。
深圳海關有關負責人說,尤其是自主品牌的高增長令人眼前一亮。據深圳海關統計,今年前7個月,深圳市出口無人機76.2億元,同比增長31.3%。
產品結構巨變的背后,是產時租場地業結構的深刻調整,是經濟增長越來越依靠創新推動的直觀體現。
廣東上半年外貿進出口4.37萬億元,規模再創歷史同期新高,較去年同期增長13.8%,占全國比重20.6%。
廣東省科技廳有關負責人說:“亮眼數據的背后是全省17個國家級創新型產業集群、8個萬億級產業集群帶來的創新能力支撐。”
綿陽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柔性屏,被用于全國多家手機廠商。“通過不斷進行技術創新,現在我們生產的折疊屏從正面看幾乎看不到折痕。”綿陽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孫福坤說,應用場景也正在從智能手表、手機向車載顯示領域拓展,在全國的市場空間進一步擴大。
技術創新帶來的產業創新正為經濟大省穩增長提供強力支持。“四川新型顯示面板出貨量居全國第三,全球近20%的柔性屏為‘四川造’。”四川省發展改革委主任代永波說。
“梧高鳳自棲”,良好的創新生態吸引全球資源為經濟增長帶來新動能。6月29日,全球知名橡膠制品生產商橫濱橡膠計劃總投資約5億美元的項目落戶杭州市錢塘區,成為近十年來杭州最大外商獨資制造業單體項目。
據商務部數據,今年1月至6月,杭州實際利用外資46.6億美元,同比增長3.9%,總量首次位列全國第二,實現逆勢上揚。杭州市投資促進局負責人說,這顯示出杭州良好的創新鏈、完善的產業鏈帶來的強大吸引力。
“下半年,隨著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貫徹落實,經濟大省要以改革激發社會創造力和內生動力,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,持續勇挑大梁,為完成全年經濟發見證展目標任務提供有力支撐。”廣東省委黨校教授許德友說。
新華社北京8月20日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