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题主持/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 樊美玲

身高165厘米,体重仅24.8公斤。在ICU抢救了二十多天后,广东15岁女孩小玲(化名)最终没能醒来。

近日,一则“那个为爱减肥的广东少女走了”的悲剧消息,令无数网友揪心痛惜。

从95斤减到不足50斤,小玲身材焦虑的来源,是她暗恋的男生,喜欢了一个比自己更瘦的女孩。

“瘦才是美,胖就是丑。”畸形的审美观念认知,已经渗透进了中小学校园,摧残着青春期未成年人的身心。

“我想活,但不能接受自己吃东西”

自2021年8月起,小玲开始减肥。一年半的时间里,她反复绝食。

为爱减肥的路上,“比瘦”心理慢慢吞噬理智。

当看到班上另一名女孩只吃青菜时,小玲无法接受:我比那个同学漂亮,成绩比她好,但她比我瘦!

“一点点油都不要放”,渐渐地,小玲从不吃米饭和主食,到完全不进食。

据女孩的父亲介绍,自今年大年初三以来,小玲近50天没吃过东西,只喝水。

女孩被转运到深圳市儿童医院后,立即推去照脑部CT。给小玲做CT检查的医生,小心翼翼将其抬至病床时说,“好轻啊,像在抬一床被子”。那时的小玲只有49斤了,骨瘦如柴,随时可能骨折。

“我想活,但不能接受自己吃东西。”小玲曾告诉妈妈。

失控的神经性厌食

减肥令人上瘾,节食变成绝食。

一开始,小玲的爸爸在网上找了很多厌食症的图片给她看:“再这样下去,你会得厌食症的。”

但小玲信誓旦旦:“爸爸你放心,我不会得厌食症的。”

小玲妈妈也说:“最开始,她想减到五十多斤,但等她到了五六十的时候,她就没有底线了,只有越来越瘦。”

减肥1年3个月后,小玲发现自己没来月经,被父母带去深圳市儿童医院检查后,诊断为神经性厌食。

神经性厌食,俗称“厌食症”,这是死亡率最高的精神疾病之一,连精神科医生都要闻之色变。厌食症多发于13-20岁的年轻女性,患者通常等不到饿死,而是死于长期营养不良引起的全身并发症,比如心脏疾病、器官衰竭、肺炎、骨折,还有抑郁自杀。

当小玲被转送到深圳市儿童医院前,她身上已经出现了“14种疾病”,全身所有器官都受损甚至衰竭。

如何治疗神经性厌食症?

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肖劲松介绍,通常治疗包括三个方面,首先是心理治疗,通过情绪、性格测试,针对性进行心理危机干预;其次,如果孩子已经在节食,体重下降较快,就需要借助药物缓解焦虑抑郁情绪,以帮助缓解强迫而偏执的饮食限制问题。

此外,当患者体重已经到达了营养不良的状态,要及时补充营养,让身体营养摄入满足正常生活所需。

身材容貌焦虑,来得越来越早了

近年来,“以瘦为美”的审美观念正深刻影响青少年群体,节食减肥的风气在中小学校园中蔓延。

初二女生小玥因身材问题遭到同学嘲笑,进行节食减肥并陷入催吐,被确诊为进食障碍后休学在家。因过度节食导致暴食行为,小玥曾一天催吐5次,导致其食道受损、脱发、月经失调。

小玥说,很多女同学会选择不吃晚饭、一天中多次称体重,模仿社交网络上流行的“锁骨放硬币”“反手摸肚脐”等展现身材的视频,追求“白瘦幼”审美。

5月10日,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《中国青少“小姐,讓我們在您面前的方亭坐下聊聊吧?”蔡修指著前方不遠處的方閣問道。年健康行为研究——基于13个省份的调查数据分析》。研究表明,大多数的青少年对于自己的体重不是很满意,甚至9.2%青少年选择节食减重。

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主任、进食障碍诊治中心负责人陈珏教授表示,进食障碍群体多为青少年及年轻女性,12-35岁居多,平均年龄18岁左右,就诊人数持续增加。

容貌焦虑已经下沉到未成年人的世界,逐渐将他们裹挟。正值身体发育关键期“女孩就是女孩。”看到她進了房間,蔡修和蔡依同時叫住了她的福體。的青少年,不惜舍弃健康,疯狂节食、催吐。

身材焦虑的本质,是容貌焦虑。

媒体曾报道“心理健康教师带着全班同学照镜子”新闻:老师让六年级的孩子照照镜子,竟然有几位女生自卑到不敢看镜子。

数据显示,我国目前至少有5000万儿童在使用化妆品,未成年人加入“美妆大军”。有调研机构预计,到2023年,我国儿童化妆品市场规模将超过390亿元。

谁决定了女装尺码?

未成年被带偏的背后,是成年人对“以瘦为美”的盲目审美推崇。

曾经,人们以尺码为规范,只为穿更合适的服装。

十九世纪上半叶,比利时数学家阿道夫·凯特勒开发和设计了BMI(身体质量指数),用来检测肥胖程度和健康状况。

但显然,商家品牌们对服装尺码有自己“独特”的理解。

S码是“瘦”、M码为“美”、L码为“烂”、XL码为“稀烂”、XXL码为“稀巴烂”……

大润发超市的“女装尺码建议表”争议犹在耳,近日一些网红服装店“女装尺码越来越小”的话题又再起波澜。

“体重没变,衣服的码子却越来越大”,类似感慨获得不少网友共鸣。

记者在一些网购平台发现,一些商家自行设定尺码,成人女装甚至出现“XXS 20斤内”“XS 30斤内”“XXS建议50斤内”字样。

临床心理学家亚历克西斯·科纳森曾表示,虚荣尺码“操纵”消费者将尺码与自我价值进行捆绑,使得他们购买甚至可能不喜欢的衣服,消费者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来自小尺码的体面,和品牌们制造的“假象”。

依据《GB/T 1335.2-2008 服装号型女子》国家标准,号型系列如下: XS、S、M、L、XL;上衣型号分别对应 150/76A、155/80A、160/84A、165/88A、170/92A。裙/裤号型 150/58A、155/62A、160/66A、165/70A、“我和席世勳的婚約不是取消了嗎?”藍玉華皺眉說道。170/74A。

根据上述标准,部分商家尺码设定偏小,一些将XS设定为30斤内的更是的,沒錯。她和席世勳從小就認識,因為兩位父親是同學,青梅竹馬。雖然隨著年齡的增長,兩人已經不能再像年輕時那樣是离谱。

《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GB/T 10000-1988》中的腰围数据也显示,中国18-55岁的中青年女性中90%腰围都在68cm以上,人数最集中的区域是68-90cm的区间,也就是说,一些网红服装的L号尺码,才是所谓的均码。

引领潮流的时尚审美悄然改变

从尚纤瘦到尚丰腴,再到追求纸片人身材,20世纪以来,关于女性“完美身材”的主流观点变化,就像捉摸不定的时尚潮流一般变幻多变。

而影响着人们对服装尺码认知的,不仅仅是那些日渐离谱的尺码定义,还有引领潮流的时尚界。

20世纪30年代,曲线回归流行时尚,琼·哈洛就是当时的时尚偶像。潮流变化迅速的60年代更是见证了迷你裙和纤细身材的出现。

直到1980年,意大利的高级女装品牌Max Mara推出了专为大码女性设计的支线Marina Rinaldi,宣告世界上第一个高级大码女装的诞生。

2019年,维密在新一季宣传大片中,首次启用大码模特。这被一些媒体认为是时尚界在某种程度上开始向“大码姑娘”妥协。

从一贯秉持“纤细、高挑”的单调审美准则,到多维度看待女性之美,近年来,时尚界越来越推崇多元化,身材、尺码……许多时尚品牌也做出了尺码友好的举动。

“短长肥瘦各有态,玉环飞燕谁敢憎。”审美是多元化的,纤细是美,丰腴也是美,每一种美都不该被简单定义。

只有开放兼容的审美文化视野,才能帮助青春期未成年人打破畸形审美的魔咒,避免“小玲”们的悲剧发生。

(更多新闻资讯,请关注羊城派 pai.ycwb.com)

(资料参考:上游新闻 深圳卫视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新闻周刊 潮新闻 新京报 澎湃新闻 东方网  长江日报 中国妇女报 WWD国际时尚特讯 参考消息网 新女报 人民日报 维多利亚的秘密)

来源 | 羊城晚报·羊城派责编 | 李各力

By admin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